<output id="rep5j"></output>

  1. <td id="rep5j"><option id="rep5j"></option></td>

    
    
    <pre id="rep5j"></pre>

    1. 文章
      • 文章
      • 視頻
      搜索
      首頁 >> 前沿設計 >>軟裝設計 >> 書房與中式生活美學
      详细内容

      書房與中式生活美學

      时间:2021-02-05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明清家具之家   阅读



      微信圖片_20210205082638.jpg


      書房,是傳統中國社會最重要的生活空間之一。書房不但為歷代中國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個修身養性、讀書撫琴的處所,還助力他們實現修身齊家、治國平天下的理想。早在漢代,文學家張衡就曾稱贊自己的書房可“彈五弦之妙指,詠周孔之圖書,揮翰墨以奮藻,陳三皇之軌!?梢娫谥袊鴤鹘y文化中,書房本身就是一個具備藝術體驗、閱讀寫作與圖書收藏等多元功能的空間。



     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“陋室”曾是無數名士的桃花源,而寧波范氏家族的“天一閣”則以規模宏大與海量藏書著稱,乾隆的書房“三希堂”收藏了中國最頂級的書畫珍品……不同的書房,代表了不同的中式生活美學。本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長期以來實現政治抱負的唯一通道。一些文人墨客卻因時運不濟、命途乖蹇,不是屢試不第,就是遭受打壓,不得不寄情于山水與詩酒之間,遠離廟堂,避世江湖,形成了中式生活美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:名士之美。



      名士們的書房必有另番情趣。最知名的當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“陋室”。這間因千古名篇《陋室銘》而流芳百世的書房,見證了劉禹錫等名士們的生活美學。劉禹錫是一個官運不太好的人,在60歲之前,他做過的最大的官也就是一個小小的刺史。因此,“談笑有鴻儒、往來無白丁”的“陋室”成了他的精神家園。



      既是“陋室”,當然不求氣派奢華,也不求滿壁藏書,不必有“絲竹”聲這種奢侈品,更不能堆滿案牘公文,變成一間要務繁忙的辦公室,但一定要具備“亭臺上階綠,草色入簾青”的自然樸實,要有“鴻儒”們的雅集,從而滿足名士們清新淡雅的精神需要。這種因各種“陋室”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,從魏晉的“竹林七賢”到劉禹錫,再到八大山人、鄭板橋,一直延續至今。

      微信圖片_20210205082654.jpg


      書齋

      彈琴閱古畫,煮茗仍有期


      兩宋以降,中國的海外貿易逐漸興盛,及至明清兩朝,器物之美到達頂峰。各類文房雅物、金石碑版,競相成為文人士大夫們的最愛,書齋應運而生。


      與簡樸的“陋室”不同,書齋一定要繁復講究。明清之際有兩部書,就是講書齋的陳列、布置,一部是文震亨的《長物志》,另一部是高濂的《遵生八箋》。在《長物志》中,文震亨認為,書桌應當“設于室中左偏東向,不可迫近窗檻,以逼風月”,而高濂更是要求書齋里要準備“臥榻”,目的在于讀書勞累了可以“偃臥趺坐”,宛如今日許多人在書房里放置的沙發。



      當然,這還不算。文房四寶自不必說,當時文人還要求書齋必備植物,得有一只大水缸養魚,還必須要彈琴奏樂,甚至常備金樽檀板,演唱當時最為流行的昆腔。有條件的,還需陳列一些金石碑、名家字畫等古玩藝術品,經常邀請朋友來鑒賞分享。并且,書齋里的家具一定是紫檀或是黃花梨木料,瓷器必定是哥窯,一切都有講究。

      微信圖片_20210205082702.jpg


      明清書齋,見證了中式生活美學的極致:繁復之美。文人們不但踐行、推崇這種繁復之美,而且還將其理論化,除了前文所述文震亨與高濂的兩本書之外,還有李漁的《閑情偶寄》、張大復的《梅花草堂筆談》等著述,均對此頗有研究。

      微信圖片_20210205082704.jpg


      藏書樓

      大丈夫擁書萬卷,何假南面百城


      無論是陋室還是書齋,它們最大的差異,是在生活美學上的審美情趣不同,要說藏書,其實都不能算規模宏大,多半收藏一些經史子集的常備書或是少量私刻、坊刻的善本。因為印刷技術有限,古代中國大部分私人書房都不可能有巨量藏書。


      但在中國歷史上總有一些真正對得起“汗牛充棟”這個詞的書房。那就是興起于明清時期江南的藏書樓。它們以動輒幾十萬卷的藏書量再加上與之相輔相成的園林、水法及木質建筑的藏書樓,共同反映了中式生活美學中的另外一端:極致之美。

      微信圖片_20210205082706.jpg


      最著名的代表,當屬寧波范氏的天一閣,其主樓是一棟“面闊六間的兩層硬山頂”“坐北向南,左右磚登為垣,前后檐上下俱設窗門,其梁柱俱用松杉等木”的樓閣,并且“鑿一池于樓下”,其風景“曲岸彎環,水漾漣漪,堂之影、亭之影、山之影、樹之影,皆沉浮波中”。這種奢華的園林景觀與幾十萬卷藏書交相呼應,可謂極致之美的典范。

      微信圖片_20210205082708.jpg


      有清一代,江南藏書樓數不勝數,除了寧波天一閣之外,還有嘉興項氏的“天籟閣”、朱彝尊的“抱曝亭”以及晚清陸心源創辦的“皕宋樓”“十萬卷樓”“守先閣”等。乾隆帝曾稱這類藏書樓之多令他“指不勝屈”。這也是當時江南經濟繁盛的重要見證。

      微信圖片_20210205082710.jpg


      上書房

      藏古今珍品,成崇高之美


      前述三種書房,皆為民間書房,宮廷書房與民間書房大不相同。這類被后世統稱為“上書房”的書房,除了藏書、讀書之外,還有兩個重要的功能,一是收藏重要的文物、字畫,另一個就是談論國事。

      微信圖片_20210205082713.jpg


      乾隆帝有個書房,叫“三希堂”,源于“士希賢,賢希圣,圣希天”這句話,位于故宮養心殿西暖閣里,是為乾隆皇帝的上書房之一。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古代字畫珍品如王珣的《伯遠帖》、王羲之的《快雪時晴帖》與顧愷之的《女史箴圖》以及數千冊珍貴的宋版書皆為三希堂所藏。這使得三希堂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皇家博物館與圖書館。乾隆帝還將其作為談論國事的場所,因此三希堂與其母體紫禁城、頤和園等皇家建筑一道,成為中式生活美學的一個重要典范:崇高之美。

      微信圖片_20210205082715.jpg


      中式的崇高之美,是一種獨特的生活美學,它既反映了封建時代文化、政治中心的統一,也反映了傳統中國文化中廟堂儀式感的最高境界。能享受這類生活之美的,當然只有皇親國戚與王公貴胄。但它卻借助皇權的力量形成標桿,對中國人的審美觀產生深遠的影響。

      微信圖片_20210205082718.jpg


      家居行業技術咨詢電話13301505755


      維森木蠟油

      維森木蠟油4.jpg


      歡迎關注家居薈

      微信圖片_20171122084551.png

     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家居薈公眾號,了解更多有用和有趣的家居知識!

      最新评论
     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
      返回頂部 seo seo
      好多水好爽小荡货好紧好热
      <output id="rep5j"></output>

      1. <td id="rep5j"><option id="rep5j"></option></td>
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<pre id="rep5j"></pre>